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理论频道 >> 龙江时评 >> 国内视角
【地评线】龙江时评: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黑龙江日报
时间:2021-09-13 10:25:00
作者:师帅 池佳
编辑:张广义

  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须以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绿色发展,促进农产品供给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融合,激发农业创新并增加农民收入等特征,是尊重与保护自然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发展,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农业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绿色发展,摒弃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它主要从两方面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牢固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农业绿色发展覆盖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及乡村旅游业等全领域,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全链条。使农业绿色发展成为责任和期待,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农业,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积极开展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通过节约利用、清洁利用和替代利用等方式构建农业生产中的绿色能源结构。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耕地质量,巩固农产品生产的基础条件。通过降低消耗、循环利用等方式加快传统农业绿色化;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农民素质提高,培育和形成新的绿色农业经济增长点;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集聚区,打造绿色品牌并扩大品牌影响力,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布局及专业化分工合作,充分发挥绿色农产品的品牌溢出效应。发放农业绿色生产补贴,通过经济手段解决农业绿色发展的环境问题。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相辅相成,培育消费者的绿色价值观和消费习惯,引导绿色消费行为,以绿色需求牵引绿色供给。

  农产品供给提质增效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农产品供给正由产量增长型转变为品质、效益增长型。农产品供给提质增效是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及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农产品数量稳定的情况下,促进农产品供给质量与效率提升,实现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着力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等级、农业生产投入品等各类农业标准,加大农业标准宣传力度,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要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从源头上强化对农用化学物质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二是提高农产品供给各环节的效率。提高农资使用效率、农产品产出率及农产品流通效率。着力提升农业耕地利用效率、农田灌溉水有效性,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下产品和物流资源为基础的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探索“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进一步发挥流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提高农产品供给效率。解决农产品加工不足和加工过度的问题,降低农产品加工损耗率。

  农业产业融合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产业融合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等方式,整合资本、技术以及劳动力等要素,推进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链,强化产业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农业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构建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最小化;开展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扩大传统的农业产业功能,实现农业产业增值以及生态保护,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将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普通农户等“链”进产业链,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共同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农业创新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制度﹑政策与科技创新共同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制度创新是保障,政策创新是支撑,科技创新是关键。改革创新农业经营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和人力资本制度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农业投融资政策及贸易政策等,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激活农业发展动力,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建设智慧农业。应从搭设创新平台、协同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纽带作用。在种业工程、耕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建立技术创新平台,革新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攻关机制,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机制,深化改革、优化调整农业技术转移机制。着力完善政府支持、市场引导的农业科技创新融资机制。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4小时排行
1   “潜龙三号”将完成海上试验与验
2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
3   新华网评:用奋斗敲开幸福之门
4   我国制造业奋力由大到强 关键产
5   牢记总书记嘱托 以百倍热情加快
6   博鳌亚洲论坛关注中国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