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理论频道  >  理论观察  >  经济社会
搜 索
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2024-07-08 11:31: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要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性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同时鼓励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掌握底层技术原理,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基础研究是科技应用和转化为生产力的起始端,是筑牢科技事业大厦的基石。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基础研究的转化周期逐渐缩短,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布局基础研究,努力从源头和底层出发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因此,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须坚定不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原创和底层技术攻关,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快速提升,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提高,在量子信息、脑科学、干细胞、类脑芯片、纳米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原创性成果。不过,我国基础研究在投入力度、投入结构、投入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数据显示,2023年,国家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支出的6.65%,基础研究投入在近年来实现较大提升。而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例普遍处于15%至20%之间,相较之下,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和投入占比偏低。此外,我国基础研究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对基础研究的参与投入还不够。

  基础研究离不开多部门、多层级、多方主体的协同。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不仅要发挥财政投入的基础性作用,保障稳定的、长期的公共资金投入,还要充分调动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其一,持续稳步增加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始终保障基础研究投入总量的稳步增长,要关注投入总额的年度增长率指标,还应关注投入绝对值和累计投入量。持续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撬动作用和顶层设计功能,引导地方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例,完善对原创性、非共识、变革性创新研究的支持,增强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技术水平。

  其二,着力提升企业基础研究能力。激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提供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带动中小企业参与,策源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补足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科技创新链前端的短板。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推动构建一批原创前沿创新联合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结合,共同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的实质性结合,为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鼓励社会力量的多元化投入,加快制定优惠政策和审核监管机制,引导社会资金资助设立专业化的科学基金专项、科学捐赠和科学奖项等,推动高水平基础研究公益基金会的设立,逐步形成稳定和多元的投入机制,持续提升基础研究整体水平。

  其三,创新投入方式也是加强基础研究投入的重要支撑。应推动竞争性和稳定性支持机制有效结合,在竞争性支持的基础上,创新原创基础理论、底层技术原理的激励机制,建立稳定性支持机制,鼓励坐“冷板凳”以及长期持续的知识积累,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全面加强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管理项目、资金、人才和平台创新资源,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建立健全各类创新链的分类评价机制,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责任编辑:宋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