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理论频道  >  要闻要论
搜 索
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24-04-23 14:48:2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观察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出顶层设计。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新时代新征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要以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方向,以做实做优经营平台为依托,以增强绿色金融赋能力度为支撑,以人民群众共享共富为目的,源源不断挖掘蕴藏在绿水青山中的金山银山价值,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扎实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要让良好的生态环境同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推动传统产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流通和消费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的“产业生态化”,依托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发展的“生态产业化”,加快构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态经济体系。

  近年来,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加快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和模式,例如浙江安吉推动“以竹代塑”,对竹资源“吃干榨净”,形成百亿大产业;贵州立足气候凉爽、地质结构稳定、绿色能源充沛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壮大绿色数据中心产业。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高质量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一方面要拓展绿色生态材料的使用范围和应用场景,利用先进技术深挖传统产业绿色化、生态化改造潜力,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另一方面,积极盘活生态资源,加快培育生态产业龙头企业,丰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模式,促进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发挥经营平台的转化枢纽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打通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通道,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共同作用,更需要依托经营平台,发挥其转化枢纽功能,真正让绿水青山释放财富效应。

  近年来,一些地方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式输出的方式,探索搭建自然资源收储整合运营平台,对碎片化的自然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转化成连片优质的“资产包”,引入资本和专业运营商具体管理,有效促进了生态产品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例如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探索的森林资源资产集中收储经营模式,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探索的将自然资源、权益性资产和古村、农村宅基地等多种生态资产收储运营拓展的价值实现路径。发挥好平台推动碎片化生态资源高效转化的枢纽功能,一方面需要提升平台的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水平,让优质生态资源资产包“亮眼夺目”,增强对经营企业的吸引力,降低企业与分散农户对接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平台的服务功能,特别是增强金融对接和担保服务等功能,促进资源投资与产权交易,破解社会资本“不好投”“不敢投”的难题。

  增强绿色金融赋能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绿色金融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加大绿色金融服务力度,通过金融组织、融资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等创新,能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模式,引导银行、基金、担保等多元金融机构丰富信贷抵押物种类和形式、成立绿色投资基金、完善担保体系等,例如浙江丽水创新形成“生态区块链贷”、浙江德清“GEP贷”等绿色信贷模式。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创新性、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命题,增强绿色金融赋能力度,一方面需要创新“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等模式,将符合条件的分散化生态资源集中收储,转化为优质生态资产包,按照项目方式获取融资支持,用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市场化运作开发;另一方面应不断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拓展权益类、增信类信贷抵押物的范围,创新生态信用贷模式,不断拓宽绿色信贷渠道。

  提升生态惠民富民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仅要加大对主要提供生态产品地区的居民实施生态补偿力度,还要通过挖掘农村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蕴含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生态产业,让提供生态产品的地区和提供农产品、工业产品、服务产品的地区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相当的生活水平,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各地已经探索形成多种生态惠民共富模式,如青海省按照国家关于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要求,围绕设立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和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权等多种形式,对提供生态产品的农牧民实施有效生态补偿;云南省普洱市采取“中国工程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有机三七产业,每公斤林下有机三七价格达到2000元,是普通三七价格的十倍以上,带动了数十家公司与数百名农户发展。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人民群众共享共富水平,一方面必须深入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的参与方式,建立持续性的利益分享机制,保障生态保护主体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补偿;另一方面应不断培育和壮大善待自然、精于谋划、善于经营、携民共富的专业化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让这些组织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带头人、领头羊,充分发挥其在整合生态资源、统筹实施生态保护、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推进生态产品供需对接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责任编辑:王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