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理论频道
搜 索
何伟志:黑龙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叫响黑龙江“六大文史品牌”系列笔谈之一
2023-05-31 16:26:00 来源:龙头新闻  作者:何伟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马克思和恩格斯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问题,首先涉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初心之源。谈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按照人们的习惯思维,首先想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北京、上海的传播。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最早是经过中东铁路由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开启,起点在黑龙江。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他们的思想向世界各地传播。1899年2月,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被搞错了国籍的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文报刊上。1903年前后,梁启超、朱执信、马君武等留日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在著述或译介中提到“马克思”的名字或“马氏学说”,但多属“提及”“引用”,即便介绍生平,也大都寥寥几句,或不深刻或很片面,而且宣传地在日本而不在中国。因其传播主体是知识分子而无工人阶级,传播客体非推介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往往带有商榷色彩,说理的分量不重,且无实践性,故属于“传入”而非属“传播”。

  鲍里斯·扎哈罗维奇·舒米雅茨基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入中国,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由日本传入。如通过中国留日学者、学生、旅日资产阶级志士传入,在1919年前后达到高峰。二是由西欧传入。即1920年前后,通过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传入。三是由俄国传入。如1904年前后,由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自俄国通过中东铁路传入。鲍里斯·扎哈罗维奇·舒米雅茨基等布尔什维克党人1904年前后在哈尔滨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是共产主义者,传播对象是中东铁路的工人等,传播内容是阶级斗争的暴力革命理论,传播方式多样化,主要是“直播”——将马克思主义理念货真价实地在工人群众中做直接的宣传、鼓动,且立竿见影,极具目的性、实践性、快速性,属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实为在中国最早且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东铁路的机车

  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之始,可追溯到中东铁路修建时期。1898年修筑中东铁路积聚了大批筑路工人,加上在哈尔滨修建机械总工厂、机务段(地包)、发电厂、木材厂、印刷厂等,到二十世纪初工人已达十几万人。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竣工通车后,中国东北地区与沙俄乃至欧洲的交通更加便捷,一些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通过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和传播活动。当时,除哈尔滨之外,全中国尚无可供考察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迹象。1903年,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多数派”(布尔什维克)诞生。该党在成立之初,便将目标瞄向中东铁路工人,一些布尔什维克党人来到哈尔滨,进入中东铁路附属工厂,通过宣传阶级斗争思想、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秘密策动中俄工人对抗工厂主。1905年11月,在哈尔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组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建立。该组织的主要活动区域,为中俄工人共同作业的中东铁路哈尔滨临时总工厂。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负责人鲍里斯·扎哈罗维奇·舒米雅茨基化名“西林”,以车工(当时称“盘旋工”)身份做掩护,在中国秘密开展宣传、鼓动活动。他后来在回忆文章中记载:“还在1905年─1908年时,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就在中国工人中间开展了系统的工作。不仅努力帮助他们提高阶级觉悟,而且还培养他们成为中国人民反对清朝专制制度的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早期传播,由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率先组织实施,宣传对象是俄国工人和与俄国工人共同劳动的中国工人。虽然其中国化、大众化程度还不够广泛,学术界对此关注度也十分有限,但确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肇始于哈尔滨,黑龙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

  张太雷陪同维经斯基会见李大钊(油画)

  俄国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里程碑。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思想更加坚定,行动更为有利,上海、北京、旅日、旅欧等8个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纷纷组建,在他们的带领和推动下,五四运动随之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势头,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大批旅俄华工回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及早期共产党人的有序宣传,尤其是共产国际“东方路线”的施行,进而达到高峰。五四运动前后,北京、上海、华南等中心地带兴起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因《新青年》的大力宣传、《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出版及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日趋广泛深入。李大钊在《新青年》连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受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邓洁民、张西曼等人在哈尔滨创办东华学校,宣传新思想,倡导社会主义,成为在黑龙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五四运动后,俄共(布)党员纳姆·格里戈里耶维奇·布尔特曼与李大钊、邓中夏等建立了革命联系。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读物和书刊,从苏俄经中东铁路陆续传到黑龙江和东北地区以至全国各地。1920年3月,俄共(布)远东局向中国派出格列高里·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等5人代表团“同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代表团一行从莫斯科出发,沿西伯利亚大铁路从满洲里进入中国境内,抵达哈尔滨,然后赴北京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进步人士举行了多次座谈,向他们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实际情况和苏俄的对外政策,使他们对苏俄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详细了解。以李大钊为首的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更加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决心。为了加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前往上海会见陈独秀,商议建党大计,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进程。

  红色之路——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早期传播展开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大众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具有特殊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在特定时间与空间维度下的传播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学术界、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何有效传播等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时期和重点地域,对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早期传播的历史研究相对有限。特别是对位于中东铁路枢纽、地处马克思主义传播前沿阵地的黑龙江,研究存在碎片化、零散化、片面化的现象。深入研究中东铁路与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有助于全面了解历史,分析中东铁路的特殊地位作用以及黑龙江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贡献;有助于总结历史,更细致了解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观照现实,为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有益启示。

  作者:何伟志(作者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