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促进乡村振兴,讲好新时代农民增收致富故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坚持“以特制胜”,赋能“土特产”,在擦亮品牌、名片的同时,拉动旅游新消费,释放“土特产”价值,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土特产”要成为富民产业,关键在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打造产业链,到创新直播销售方式,再到赋予文化、创新、乡愁等新的内涵,坚持内外结合,让“土特产”既能勾起埋藏在大家心底的回忆,又能具有新时代的特点,实现“千村千面”,让更多的“土特产”出山,成为“摇钱树”,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招牌”,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科技赋能,以新电商助力特色农业出圈出彩。信息技术时代,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巧变“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土特产”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支点,唯有“土特产”出圈出彩,打响品牌,方能更好“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走进乡村热土,推动“土特产”发展壮大,关键在科技赋能,插上“云翅膀”,拓宽“土特产”销售市场,推动特色产业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把“土特产”打造成乡村振兴的一张“王牌”。
乡愁赋能,以新包装丰富特色产品文化内涵。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乡愁,是烙印在灵魂深处的民族记忆。“土特产”是一个地方的优势资源禀赋,是特点、特色、特产,更蕴藏了“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质朴密码。“土特产”不仅在于唤醒我们沉睡的乡愁记忆,更在于以乡愁赋能特色产品,把传统文化、地方习俗,融入“土特产”之中,丰富其内涵,以独具乡愁元素和符号的图文,把“土特产”打造成“文创产品”,让“土”资源释放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创新赋能,以新思路点亮特色农业美好未来。思路一变天地宽。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土特产”要真正“富”乡土、“富”乡亲,关键在思路上创新,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把“好资源”转化成“好产品”,打造成“好品牌”,坚持抱团发展,构建“多镇一品”“数村一业”的乡村富民产业。在“特”字上下足“绣花功夫”,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为“土特产”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时代价值,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焕发更强大的活力,为农民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点亮亿万家庭的美好未来。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赋能“土特产”,就是在为土特产进行“梳妆打扮”,既有“颜值”,也有“气质”,方能唤起乡愁,刺激消费,让亿万种“土特产”涓涓细流,汇聚成乡村振兴澎湃洪流,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文/梁文音)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哈尔滨大雪人又和大家见面啦2023/01/18
- 恋情曝光?《创4》奥斯卡vlog现亲密照 随后删除该片段引猜测2023/01/13
- “丝路撷珍——铜胎掐丝珐琅艺术展”在沪开展2022/12/05
- 寒风中这一幕让人感慨:这才是青春的样子!
-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康泰粮库经理孙光亮接
- 潮头观澜丨这座主媒体中心,如何打造冬奥记
- 亲望亲好 邻望邻好——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
- 强军一席话丨军队要能打仗 打胜仗
- 习近平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致口信
- 微视频丨逐梦冬奥
-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人民至上篇:美好生活
-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出炉,回应哪些民生热点?
- “清朗·2023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
- 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 工业产业发展韧性增强
- 国家医保局:阿兹夫定片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 “推文”惹祸? 马斯克遭特斯拉股东起诉案开审
- 印尼官员称吸烟危害该国人口红利
- 印尼马鲁古海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度40千米
- 2022年巴西亚马孙森林砍伐量为15年来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