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理论频道  >  理论观察  >  党建政治
搜 索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2022-02-02 07:32:5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于钦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2日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更好地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脚踏中华大地,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展现文化担当,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龙江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必须要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这种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具体而言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数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创新之源。二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是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可以说,文化自信在古今社会每一个方面均有呈现,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改革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决议》指出,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文艺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对文化产品而言,应秉持工匠精神,凸显中国风格、民族特色、现代气质,把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打造成为富有中国特色、满足群众多元生活需要的文化精品;对文化产业而言,应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以创意引导供给,做强文化产品优质内容,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结构,激活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新的文化业态持续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对文化服务而言,要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新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运营新模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改革创新,才能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进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功能与地位日益凸显,文化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广泛而深刻。在各种思潮及文化交流愈加频繁的背景下,谁能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快发展。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国家形象塑造,充分研究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有效方式,通过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能与国际交流的对外话语体系,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使中华文化在国家传播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让外国人听得到、看得到,更要听得懂、看得懂。面向未来,我们要着重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并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寓于其中,在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伟大进程中,提升文化软实力,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应该看到,黑龙江流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展现了自身特色,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结合龙江实际“立地”、融通中外“结合”,让龙江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形象更加鲜亮。

  (作者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BKS058成果)

责任编辑:宋蔚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