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理论频道  >  龙江时评  >  热点追评
搜 索
【地评线】龙江时评:人类共同价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
2022-01-17 16:33:34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顺应历史潮流,契合时代需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那么人类共同价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呢?学界普遍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思想资源和根本支撑,它既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为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凝练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资源。

  “仁者人也”与人类共同价值。儒家文化提出的价值原理,应该说表达了人类共同价值的道德基础。总体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律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伦理基础。儒家的“仁”不仅可以指向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成为这些价值后面的深层理念,它们本身也是人类生活最基础的道德价值。故人类共同价值除了世界事务、国家间关系的价值约束外,也同时是人类一切生活所必须。孟子说“仁者人也”,《礼记》作“仁者人也”,与孟子一致。“仁者人也”是古代儒学中的重要论题,今天,面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思考,我们可以对“仁者人也”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诠释,即“仁就是人类最根本的共同价值”。中华文明对“人类共同价值”提供的中国化表达,都可以归结为“仁”即“仁者人也”,“仁”是“人类共同价值”最根本的原理。

  “王霸之辩”与和平。儒家反对霸道,提倡王道。霸道就是霸权,王道则注重“以德服人”,用和平的手段,建立国家之间的信任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理想。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与儒家的反对霸道的思想息息相关。

  “忠恕之道”与发展。儒家的“忠恕之道”包括“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是儒家倡导的“忠道”,其意蕴是在自己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要想办法使别人发展起来,而不是损害别人的发展来为自己的发展服务。国与国之间也应该如此,不能为了本国的发展而损害或遏制他国的发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倡导的“恕道”,也是全球伦理当中的金律,墨家也有“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这些思想运用到国家交往方面,一方面要反对霸道,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另一方面要互尊互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兼覆”与公平正义。贾谊《新书·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管子·形势解》:“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吕氏春秋·贵公》:“公则天下平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公平和正义。公正是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要求无所偏私地按一定原则待人处事。

  “和而不同”与民主自由。《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记·中庸》:“君子和而不流。”《国语·郑语》:“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和”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和”的理念在人类共同价值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民主、自由,因为“和”既强调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和谐共存,又强调和而不同、善解能容、独立自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远不止上述几点构成人类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专项项目“龙江精神的哲学维度”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柴文华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责任编辑:王俊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