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理论频道 >> 龙江时评 >> 热点追评
【地评线】龙江时评:改进培养使用评价机制 发挥本土人才整体效应
来源:黑龙江日报
时间:2021-06-28 10:19:17
作者:
编辑:张广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土人才、海归人才要并用并重,使他们在报效祖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本土人才有着独特的优势,熟悉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工作环境,并且与当地形成了同生共长的依存关系,有较深的地方情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使用本土人才,不仅能节省人才使用成本,还能更好地发挥人才的整体效应。

  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发挥国内教育和科研优势,培养本土人才。目前,国内的教育和科研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航空航天、生物科技等领域的成就已同发达国家并驾齐驱,在大数据、移动支付等应用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人们可以不出国门就能学到世界领先的技术,应充分发挥国内教育和科研优势,培养本土人才。二是结合当地特点,按需培养本土人才。以实用为目的,采用多元培养方式,在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方面,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产业发展的需要定向设置培养专业。采取“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当地需要的本土人才,使培养更具针对性;也可以把各类人才按照专业对口的要求派送到各类学校进行深造,确保学有所成,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立激励本土人才“内生动力”的机制

  一是“盘活”本土人才,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加强对本土人才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知识更新培训。充分利用各类院校和科研机构,定期组织本土人才进行培训和进修,帮助其更新观念和知识;发挥离退休人才的“余热”,离退休人才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可以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带领青年人尽快掌握专业技能。二是“挖掘”本土人才的潜能,做到才尽其用。通过大数据平台建立本土人才数据库,随时掌握本土人才相关信息。打破本土人才单位、身份的限制,消除在不同部门、行业和岗位之间的流动障碍,要根据人才所学的专业、特长、爱好,尽量给他们安排与其专业相适应、潜力能发挥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业务专长,解决好本土人才“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问题。

  创新本土人才评价机制

  一是确立公平的评价标准。人才往往考虑更多的是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只有给人才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才是最优的人才发展环境。本土人才应在科研资助、创业贷款、职称评定、住房补贴、配偶和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享受与海外引进人才同等的优惠政策,消除“招来女婿气走儿”的现象。二是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对人才的评价要改变以往评价标准“一刀切”的做法。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将国外学术期刊发文量作为人才学术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标准,忽视了人才的实际业绩和贡献。相对于“海归”人才而言,这种评价导向将本土人才置于弱势地位,不利于本土人才的学术发展以及积极性的发挥。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标准,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对不同的人才实行差别化评价。三是坚持实用性标准。坚持人才分类评价标准,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建立体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规律特点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克服唯资历、唯学历、唯论文、唯奖项的做法,逐步推行以品德、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制度。

  [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黑龙江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研究》(20ZZH080)阶段性成果,作者许淑萍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4小时排行
1   “潜龙三号”将完成海上试验与验
2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
3   新华网评:用奋斗敲开幸福之门
4   我国制造业奋力由大到强 关键产
5   牢记总书记嘱托 以百倍热情加快
6   博鳌亚洲论坛关注中国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