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8万亿元,增长9%,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统计的是实物消费。近几年,服务消费增长非常快,却没有反映在9%里面。如果把服务消费算进去,消费总体增速应该还要高一些。
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测算显示,我国消费形态正在由实物消费加快向服务消费转变。去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到消费总支出的49.5%,将近一半。去年前三季度,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已达50.2%,首次突破50%。具体来看,2018年,餐饮收入市场规模首次超过4万亿元,餐饮收入增速高于商品零售增速;旅游、文化、信息等服务消费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增速都超过10%,电影票房收入首次突破600亿元,增速将近10%。此外,2018年,信息消费比上年增长11%,信息服务消费规模首次超过信息产品消费,信息消费市场发生了较大的结构性改变。
服务消费增长快,一方面,与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不断扩大和升级的趋势有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益追求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亮点不断涌现。另一方面,这也符合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消费结构优化的基本趋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市场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新阶段;服务消费需求上升,这一变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发达国家消费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服务消费中蕴藏着巨大潜力,如果能够尽快有效地释放出来,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服务消费“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需求外流比较明显,这也是我国服务贸易出现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去年出台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国家将进一步完善住房租赁、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等配套政策,挖掘农村网购和乡村旅游消费潜力,破除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准入的体制机制障碍。
供给侧发力必须更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培育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努力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一方面,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有利于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提供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环境。
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服务消费才能“跑起来”。我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通过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还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高品质服务消费需求也将迅速增长。(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姚进)
- 元宵节“情境冰秀”带你遇见哈尔滨2019/02/18
- 挖掘机“空中”拆迁(图)2019/02/28
- 孙楠一家月租七百 朋友:孙楠家太寒酸了!2019/01/22
- 韩国辣妹晒健身美照吸引数十万粉丝围观2019/03/01
- 花涧追光
- 终于真相了!巴萨赛季三杀皇马是怎么回事?
- 巴西里约狂欢节雨中开幕
- 正是惊呆了!阿里云宕机故障 App和网瘫痪一
- 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在京开
- “玉兔”与国外同行有何不同 未来月球车可
- 终于真相了!权志龙升上等兵是怎么回事?背
- 真相了!孙世林被罚30万是怎么回事?背后原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去年44件建议提案已全部办结
- 云南省"不怕得罪人,不怕惹麻烦"整治旅游市场
- 我国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车明年初下线
- 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红课"应"叫好又叫座"
- 特朗普把欧盟当敌人?美媒:"美国优先"正让美被孤立
- 日本允许在动物体内培育人体器官
- 朝鲜马息岭滑雪场:酒店已接待15万人次
- 德国拟投近600亿欧元发展电动车和自主驾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