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加强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指明了方向。
正确理解、准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的一系列思想观点,首先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哲学基础。如果头脑里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不可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去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只有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才能真正读懂经典、悟通原理。反观一些国外学者,他们总想从所谓“价值中立”的角度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图将经典著作界定为纯粹的知识展现。这是不可能得出科学结论的,因为这种做法是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本质和原则相违背的,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立足世界观层面才能更好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比如,对《资本论》的正确解读,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深刻领悟基础上。在这一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实际上是将其唯物史观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观点。在这里,马克思并不是对各种经济事实之间的关系作学究式的研究,而是站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立场上,揭示隐藏在各种经济事实背后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科学依据。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经济学概念及阐发的经济学原理,必然是渗透着其世界观或者说科学社会主义精神追求的理论观点。当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把使用价值当作理论阐述的前提而把交换价值视为其理论的核心概念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地把内含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关系的商品概念视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重视从这种矛盾关系的特质及展开过程中阐明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特性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历史效应。
既然站在不同世界观立场上对经典著作会作出不同解读,那么,这种基于世界观的解读会不会把理论阐释导向相对主义?当然不会,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以及对这些经典著作所阐释的社会历史过程的解读,不同于解读自然对象,不存在相对主义。解读正确与否,实践最能说明问题。能够切实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为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的解读,就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从根本上讲,今天人们在解读社会历史过程时所持的世界观,会以方法论的形式作用于其行为方式,并对建构明天的生活世界产生影响。应当说,只有能够推动人们建构美好明天的世界观及其对社会历史过程的阐述,才可能是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今天,人们在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所持的世界观,也会以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不同感悟形式直接作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对我国来说,只有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的思想理论,才是科学的、正确的,才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坚持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这样的科学思想理论。
只有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的学习感悟提升到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的世界观境界,努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既读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又找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金钥匙”。
(作者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人民日报》( 2018年06月01日07版)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双城区完成民生微项目25个 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阳回应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儿时发生言语争执2021/09/01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夯实软硬件“底座” “教育新基建”将带来哪些改变?
- 中国飞航事业60年背后的青年力量:青春铸剑 航天报国
- 我国已开通建设5G基站99.3万个 覆盖所有地级市
- 稳中向好,抗压前行——透视当前中国经济时与势
- 法国累计确诊病例达676万 法总理称第四波疫情已受控
- 拜登:阿富汗战争结束 反恐行动继续
- 这位“90后”姑娘火了:让更多巴西人了解不一样的中国
- 柏林动物园为在德国出生大熊猫双胞胎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