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强盛离不开文化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它不是专指哪一家、哪一派的文化,而是融合各家思想精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智慧结晶,沉淀在民族心理、民族性格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如自强不息、为政以德、民惟邦本、为政清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主张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善于将其放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去审视。人类文化是人类的共有财富和共同精神家园,是不同国家和民族共同创造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推动人类文化不断发展进步。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和独特内涵,由此形成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今天,我们要善于从人类文化总体出发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充分认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和人类的前途命运,从更宏阔的视野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关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并不是要搞自我封闭甚至唯我独尊。一种文化如果不与外来文化进行相互交流借鉴,就容易失去活力,容易脱离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新活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以宽阔胸怀借鉴外来文化包括西方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但需要指出的是,对外来文化必须作一番符合本国特点的文化选择,绝不能一味拿来、盲目接受。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键是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在几千年的兴衰变迁中形成了自身的基本内核、独特风格和重要特点。如果这些内核、风格和特点与现代社会不能很好地交融相通,解决不好古为今用的问题,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就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很难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下一番创新发展的功夫,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一定随历史的变迁而消亡,而往往在人们的思想中长期发挥作用。一种文化的先进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前瞻性。所谓前瞻性,就是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因此,我们要善于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切人类的前途命运,能够对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
(作者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 2018年04月26日07版)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寿县:“文艺+宣讲”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
-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小”城市打造志愿
- 张庆伟:持续提升管理保护质量和水平 努力
- 哈尔滨市建立经营业户诚信管理机制 3次违
- @高考生!多所驻庆高校招生计划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间大庆天气“和风阵雨” 最高气温29
- 大庆孤儿保障再升级 最新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 迎宾路高架桥施工忙
- 首批"提速办"事项清单公布 失业登记3个工作
- 纪念抗战胜利76周年:传承爱国救国的精气神
- 截至9月3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 中秋假期火车票明起开售!疫情对出行有影响吗?
- 暴雨黄色预警:河南安徽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 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积极评价中国举办服贸会
- 布隆迪政府呼吁停止将新冠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
- 专访:爱尔兰和中国深化服务贸易合作机遇“巨大”
- 美国20年反恐战争损失8万亿美元 约90多万人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