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理论频道 >> 地评线
法治道路法治体系法治理论法治文化的关系
来源:黑龙江日报
时间:2017-12-05 15:40:41
作者:李本
编辑:彭佳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三部分和第六部分分别重点阐述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在这两部分中,关于法治建设提到了“法治道路”、“法治体系”、“法治理论”和“法治文化”四个基本概念。弄通、弄懂这四个概念及其关系,对于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关法治建设的精神至关重要。

  法治道路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经验和成就后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涵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的有机统一。法治体系指的是法治建设的有形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建设成效的集中表现,是规范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约束公权力的关键抓手,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首要保障,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总和。法治理论指的是指导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理念,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借鉴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成果和吸取我国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后形成的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文化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法治精神、法律信仰和法治价值、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学理论、法治史观、法治机制、法律制度等法治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是国家民主政治的基本人文条件和精神力量,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状态,也是我国法治宣传教育所追求的效果。

  法治道路、法治体系、法治理论和法治文化融汇于法治建设。法治道路是法治建设的质的规定性,它规定着法治文化的发展方向,法治理论的研究和传播方向,法治体系的服务方向和社会功用。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人文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决定了法治建设领导者和民众的法律素养和全社会尊法、用法、守法的能力及水平,内容上涵盖了法治道路、法治理论和法治体系,是法治道路、法治理论和法治体系的精神滋养。法治理论是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是法治文化的精髓,它是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主导着法治文化的生成和发育,规定着法治道路的走向,牵引着法治体系的形成和动态调适,并因此决定了法治体系的生命力。法治体系是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物质载体,是在法治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实践和经验产物,它决定了法治建设的质量和评价指标,决定了法治建设的有效性,验证法治道路、法治理论的正确性,为法治文化的发展提供土壤,支撑着法治建设者、守法者对法律的信仰,承载了法治建设过程中立法、司法、执法的改革方向和历史使命。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和精神胚胎,法治理论是法治建设的支撑和风向标,法治道路是法治建设的方向和轨迹,法治体系是法治建设的物质成果和抓手。法治道路是四个概念中最具惰性的元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贯性;法治文化是最灵动的元素,具有普遍存在、反映时空现象、理性和非理性并存的特点;法治理论是最鲜活的元素,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现实性,既反映一般规律,又具有时代特征;法治体系是最实证的元素,既体现社会存在的决定性,也反映精神和理性的能动性。这四个概念各具本色,自成特点,构成了法治建设的四个相互联系、有机融合的基本要素,包容了法治建设的所有领域,掌握了这四个基本概念及它们间的关系,就掌握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钥匙。

  (作者单位: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24小时排行
1   “潜龙三号”将完成海上试验与验
2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
3   新华网评:用奋斗敲开幸福之门
4   我国制造业奋力由大到强 关键产
5   牢记总书记嘱托 以百倍热情加快
6   博鳌亚洲论坛关注中国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