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作出战略部署,为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好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服务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用好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要发掘和用好丰富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注重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重点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与此同时,人民群众数字文化消费的需要更加多样,对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需要全面梳理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的文化成果,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不断拓展优质数字文化资源的供给渠道。要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资源、红色资源,创作出更多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数字文化作品,增强数字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还要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围绕群众需求挖掘并整合文化资源,引导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投放。
提升供给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高质量的文化消费离不开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丰富公共文化资源的转化路径和呈现形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需要在提升公共数字文化的供给质量上下功夫,在内容、形式、平台和技术等层面统筹用力。一是实现内容集成。汇集文字、视频、音频等形态资源,整合各领域文化矩阵,融合3D建模、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型体验技术,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文化服务。二是实现平台集成。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信息技术,建设“互联网+”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三是推动体验升级。运用合理合法方式,采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分类、精准匹配,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四是加强信息保护。重视文化类软件系统的自主研发,确保数据系统的适应性、稳定性、安全性,让广大用户的数字文化消费变得更加可靠、便捷、高效。
促进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不仅要把文化事业和产业做大做强,而且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使“共建”和“共享”相互促进、协调提升。一方面,吸引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合力。比如,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建数字文化相关学科,加强跨领域人才培养,增加人才储备;鼓励企业围绕科技和文化的交汇点,研发多样文化场景,开发推广反映时代特点和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基层数字文化能人,提升群众数字文化素养,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扩大公共数字文化覆盖面,推动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下乡入户。努力消弭城乡数字文化鸿沟,做好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规划,促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让数字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民日报》( 2023年03月23日09版)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哈尔滨市拟建铁路局历史文化风貌区2023/03/22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丝路撷珍——铜胎掐丝珐琅艺术展”在沪开展2022/12/05
- 寒风中这一幕让人感慨:这才是青春的样子!
-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康泰粮库经理孙光亮接
- 潮头观澜丨这座主媒体中心,如何打造冬奥记
- 亲望亲好 邻望邻好——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
- 强军一席话丨军队要能打仗 打胜仗
- 习近平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致口信
- 微视频丨逐梦冬奥
-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人民至上篇:美好生活
- 教育部公布2023年新增的153个国控专业点
- 多措并举推进节水控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保障公众用妆安全 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年报公布
- 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保护野生动物,守护多样之美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仍致力于将通胀率压低至2%
- 美欧经贸争端的三大症结
- 卡塔尔央行宣布加息 上调存款利率25个基点
- 瑞士电力应急组织:今冬电力形势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