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题:农资安全大于天
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春播春耕,农资先行。2023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16日全面铺开。农资质量关乎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粮食安全大于天、食品安全大于天,所以农资安全大于天。对农资造假必须穷追猛打,除恶务尽。
农资是粮食的“粮食”。农药、化肥、种子等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原料,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只有确保农民买到真种子、真化肥、真农药,才有真庄稼、真产出、真丰收。近年来,农资打假行动成效明显。但要看到,从线上到线下,从打着“厂家直销”“送货下乡”幌子走村串户贩假售劣,到套牌侵权的假种子、“仿种子”,农资造假行为仍然多发高发,必须揪住不放,保持高压势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从这个头等大事高度出发,党政同责,高位推动农资打假。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农资打假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从抓“米袋子”“菜篮子”高度来抓农资保障,切实扛起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重担,为春耕保驾护航,保障农民用上安全放心农资,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维护百姓餐桌安全。
农资安全无小事,执法责任重如山。有关部门要以农药、化肥、种子、兽药等为重点,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农业农村部门要与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等部门齐抓共管,攥紧拳头,重拳出击。要完善农资执法体系,加强联合执法,从“地头”到“源头”,发挥城乡群众力量,畅通网络举报渠道,从社区到乡村,全域全链条行动,确保打早、打小、打了。
要充分运用法治手段,严厉打击农资造假。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审判工作,依法从严惩处各类坑农害农犯罪分子并加大财产刑判处力度,有效震慑了制售假劣农资犯罪。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及时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使违法行为人不仅受到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追究,还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最大限度打击违法行为,遏制违法犯罪活动。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三月的哈尔滨又下雪了!2023/03/15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丝路撷珍——铜胎掐丝珐琅艺术展”在沪开展2022/12/05
- 寒风中这一幕让人感慨:这才是青春的样子!
-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康泰粮库经理孙光亮接
- 潮头观澜丨这座主媒体中心,如何打造冬奥记
- 亲望亲好 邻望邻好——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
- 强军一席话丨军队要能打仗 打胜仗
- 习近平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致口信
- 微视频丨逐梦冬奥
- 《改变中国的力量》之人民至上篇:美好生活
- 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 《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发布
- 买房可落户 多地出新政:落户门槛降低 留住年轻人
- “快响利箭”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2023年首次发射告捷
- 美国多家银行向第一共和银行注资300亿美元
- 俄称摧毁乌美制装备 乌称击退俄多次进攻
- 是否会从黑海打捞美国无人机?克宫回应
- 核泄漏12年后,福岛仍很“受伤”